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刘老根大舞台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轻松背诵十篇传世小品文,短到惊艳!一文一启发,学完有收获

更新时间:2025-09-10 06:23  浏览量:6

文章的思想深刻与否,从不以篇幅长短论——长文未必更有深度,短小精悍者反而说的更透彻。

一. 《咏雪》(南朝宋·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解读: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人召集在一起,和子侄辈讨论文章的道理。

没多久雪下得更急了,太傅笑着问:“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呀?”

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却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太傅听了笑得特别开心。

这个女孩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经典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我们在描写事物时,不能只停留在“看起来像什么”的表面,要追求“神似”。

“柳絮因风”,既写出雪的轻盈,又有动态美感,比“撒盐”更有韵味。

同时也能看出,才华不分年龄和性别,只要有独特的观察与思考,就能给出精彩的答案。

二. 《陈太丘与友期行》(南朝宋·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读:

陈太丘和朋友约好正午一起出行,到了正午朋友还没来,陈太丘就先离开了,他走之后朋友才到。

当时元方才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回答:“我爸爸等了您好久您都没来,已经走了。”

朋友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和我爸爸约的是正午,正午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爸爸,就是没礼貌。”

朋友听了很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经典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我觉得“诚信”和“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底线,不管对谁、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违背。

就算对方是长辈或朋友,当他犯错时,也可以像元方一样,用有理有据的话指出问题,而不是一味妥协或情绪化争吵。

三. 《智子疑邻》(战国·韩非)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解读:

宋国有个有钱人,下雨天他家的墙塌了。他儿子说:“要是不赶紧修补,肯定会有小偷来。”邻居家的老人也这么说。

到了晚上,这家人果然丢了很多财物,他们全家都觉得儿子特别聪明,却怀疑是邻居家的老人偷了东西。

经典句: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平常我们在判断事情时,不能被“关系亲疏”影响——儿子和老人说的是同样的话,可因为儿子是家人,就被夸赞;

因为老人是外人,就被怀疑。

生活中遇到问题,要抛开主观偏见,客观看待事实和他人的意见,才不会冤枉好人、误解真相。

四. 《守株待兔》(先秦·《韩非子·五蠹》)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解读:

宋国有个种地的农夫,他的田里有个树桩。一天,一只兔子跑着撞到了树桩上,脖子断了死了。

农夫就放下农具,天天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还能捡到撞死的兔子。

结果兔子没再捡到,他自己反倒成了宋国人的笑话。

经典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生活里偶然的幸运不会一直发生,就像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只是巧合。

如果妄想不劳而获,把希望寄托在“碰运气”上,只会耽误正事、一事无成。

只有靠主动努力、脚踏实地做事,才能获得稳定的收获。

五. 《司马光》(宋代·佚名)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解读:

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玩耍,有个孩子爬上大水缸,脚一滑掉进缸里,被水淹没了。

其他孩子都吓得跑开了,只有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水缸,水一下子涌了出来,掉进水缸的孩子得救了。

经典句: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我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慌乱逃跑解决不了问题,冷静思考才是关键。

司马光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害怕离开,而是想到“砸破水缸放水”的办法,打破了“救人要先把人捞出来”的常规。

这告诉我们,面对危机时,勇气和灵活的思维能帮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六. 《囊萤夜读》(唐代·佚名,选自《晋书·车胤传》)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解读:

车胤学习特别勤奋,从不懈怠,最终知识渊博、学问精通。他家里穷,经常买不起灯油点灯读书。

夏天的夜晚,他就用白色的绢做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进去,借着萤火虫的光看书,从白天读到晚上,一刻不停。

经典: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环境的艰苦不是放弃学习的借口,真正想学习的人,会主动创造条件。车胤没有因为“没钱买灯油”就停止读书,反而用萤火虫照明坚持学习。

这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更要学习他“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肯努力,再难的环境也能成就自己。

七. 《铁杵成针》(宋代·祝穆)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解读:

磨针溪在象耳山脚下。相传李白在山里读书,还没完成学业就想放弃离开。

他路过这条小溪时,看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一根铁棒,就问老妇人磨铁棒做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老妇人的决心打动,就回到山里完成了学业。

经典句: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坚持”是克服困难的核心——铁棒虽然粗,但只要日复一日地磨,也能变成细针;

读书虽然难,但只要不放弃,也能完成学业。

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不要轻易退缩,想想“铁杵成针”的道理,再坚持一下,或许就能看到成果;同时,他人的坚持也能成为我们的动力,帮我们重拾信心。

八. 《孙权劝学》(北宋·司马光,选自《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解读: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能不学习啊!”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学官吗?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多,谁能比我事务更多呢?我经常读书,觉得读书对我好处很大。”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路过寻阳,和吕蒙讨论事情,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没什么学识的吕蒙了!”

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大哥你怎么这么晚才明白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才离开。

经典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学习”永远不晚,不管年龄多大、身处什么岗位,主动学习都能提升自己——吕蒙原本不爱读书,后来听从孙权的建议开始学习,最终让鲁肃刮目相看。

同时,看待别人时也要关注他的成长和变化,不能总用老眼光看人,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对待身边的人。

九. 《塞翁失马》(西汉·刘安,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解读:

靠近边境有个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地盘。

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好马回来了。

人们又来祝贺他,他却担心:“这怎么就不能是件坏事呢?”家里有了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人们又来安慰他,他还是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边境附近的人,十个有九个死了。

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瘸,没去打仗,父子俩都保全了性命。所以说,福能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其中的变化没有尽头,深不可测。

经典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文中“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表达此含义)。

人生中的“好事”和“坏事”不是绝对的,它们会相互转化——马跑了是“祸”,但带回好马又成了“福”;

儿子摔断腿是“祸”,但因此躲过战争又成了“福”。

这告诉我们,遇到顺境时不要骄傲自满,遇到逆境时也不要沮丧绝望,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才能更好地应对变化。

十. 《杨氏之子》(南朝宋·刘义庆)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解读:

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刚好他父亲不在家,于是就把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端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孩子立刻回答说:“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这段文字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篇》,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刻画了一个聪慧机敏的少年形象。

我们要学会与人交流的方法,巧妙的语言既能化解调侃,又能展现智慧。

杨氏之子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用同样的逻辑回应,既礼貌又不失风趣。

这提醒我们,平时要多积累语言知识、多思考,遇到交流中的小“考验”时,才能反应敏捷,给出恰当的回应。

——全文完

文/樱桃小嘴

再次感谢朋友们支持!

欢迎评论区说出您的感想!

场馆介绍
春晚新秀小沈阳无疑是现在最火的人,他那地道的东北音又引起了一阵疯狂的“东北热”。小沈阳说是刘老根大舞台培养了他,没有在那的基础就没有他的今天,看来刘老根大舞台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相信那又会像小沈阳一样...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前门东路小江胡同34号
乘坐729路在大栅栏下车;在北京西站乘坐67路前门西下车,然后换乘120路大栅栏下车即可;
刘老根大舞台北京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