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子梗、铃声梗、小品梗!小扎尬死名场面喜提三连!
更新时间:2025-09-18 21:15 浏览量:2
翻车了,翻车了!!
这是Meta最接近元宇宙的一次发布会,也是史上最接近喜剧的一次发布会。
今年秋天的 Meta Connect 2025大会,绝对比刚刚过去的苹果发布会要更有看头。
看不懂 AI 黑科技没关系,看了不想买 Meta 雷朋眼镜也没关系,但你要是不回看一遍今天凌晨的扎克伯格的 keynote 秀,那就太可惜了。
梨子梗、铃声梗、小品梗……除非你不想看一看小札现场演示新品功能时、紧张到差点窒息的神情。
虽然翻车不断,但亮点也可圈可点。
小编看完之后,反而觉得:这可能就是科技产品的“人间真实”:未来到来之前,首秀总是要先和“尴尬”先同个框。
看久了 Meta 的发布会之后,就会发发现它的风格的独特之处:一切似乎都在往前赶,恨不能把自己最前沿、最厉害的实验品拿出来。(这一点跟苹果可以说是迥然不同。)
这一次,一头褐色卷发的小扎在简单阐明造AI眼镜产品三个理念之后,很快开启带货模式,上来就是把最重要的产品抛了出来。
这一次,Meta主打的新品是: AI 眼镜 Meta Ray-Ban Display。
而这款新品的最大亮点,小编总结下来,有两个。一个是镜片内置了高清显示屏,另一个则是神经腕带驱动的手势交互。
右侧镜片内置显示屏,可以展示 App 通知、导航、实时翻译、通话聊天等内容。扎克伯格特别强调,Meta Ray-Ban Display 是 “首款真正带屏幕的 AI 眼镜”,可随时看视频、收消息,还不会遮挡视线。外观依然是经典 Ray-Ban 风格,配备变色镜片,室内室外自由切换。
当然,这款眼镜是期货,不过9月30日就会在美国开售。具体的材质、功能,小编也整理了下来,大家可以细看。
手机级体验塞进眼镜全彩、高分辨率的镜片内显示屏,可看消息、导航、翻译、AI 提示。不是把屏幕绑脸上,而是轻量化的“随时即现”。(显示屏不会遮挡视线,闲置时也会自动隐去。)手腕神经手环,超自然交互Meta Neural Band 通过 EMG(肌电信号)识别你的手指细微动作,能“无声点击、滚动、写字”。操作甚至在动作肉眼可见之前就能捕捉 ,(有点读心术的味道了)。对残障人士也是革命性的交互突破。设计与科技极限融合外观依旧是经典 Ray-Ban Wayfarer,重量仅 69 克。全球首创超窄钢罐电池,让镜腿更薄却撑起 6 小时混合续航 + 30 小时充电盒续航。用火星车缓冲垫同款材料(Vectran)加固手环电极。现实增强,而非虚拟沉浸显示器位于视野侧边,短时点亮 → 不打断生活,不抢走注意力。融入日常社交场景:消息预览、实时翻译、视频通话、音乐操控。更像是 “隐形助手”,而不是 VR/AR 那种沉浸绑架。价格与定位799 美元(眼镜 + Neural Band),比 Vision Pro、Magic Leap 等 AR 设备“轻得多、便宜得多”,体验上更加贴近“日常刚需”。众所周知,小扎对于眼镜(早期是头显)的投入研究已超过10年。
(ps:2014 年:Facebook 斥资 20 亿美元收购 Oculus,正式进军 VR/AR。)
但直到四年前,才发布了第一款雷朋AR眼镜。经历可谓起起伏伏。
2014 年:Facebook 斥资 20 亿美元收购 Oculus,正式进军 VR/AR。那时候的梦想是“虚拟现实社交”。2017 年:扎克伯格在 F8 大会上首次提出 AR 眼镜愿景,强调“未来眼镜会取代手机”。2021 年:和雷朋合作推出第一代 Ray-Ban Stories,能拍照、录像、听歌、打电话,但定位比较鸡肋,市场反响平平。2023 年:发布 第二代 Ray-Ban Meta Glasses,加入 Meta AI 助手、语音交互、实时翻译等功能,更像一款真正的 AI 眼镜。2025 年(今年):最新一代 Ray-Ban Meta Glasses 登场,重点演示了 AI 实时识别、直播分享、个性化助手。但发布会现场多次翻车,让外界既看到野心,也感受到距离“日常必备工具”还有不小差距。尽力多年摸爬,Meta 的逻辑已经非常清晰:在其看来,AI 眼镜是一场必赌的入口。事实上,原因可以总结成以下三点:
手机的入口被苹果、谷歌牢牢把控。VR 头显仍属于小众。GenAI的出现,使得AI眼镜具备了成为大众级入口的可能,VR 结合 AI,或许可以打开新的局面:形态上不仅更轻便,而且又能承载丰富的生态。因此,在AI这个新变量面前,Meta 正在布局三条产品线:
Ray-Ban Meta(Gen 2):主打拍照、听歌,类似智能耳机升级版。(379美刀)Oakley Meta Vanguard:运动风格,面向极限运动用户。(499美刀)Ray-Ban Display:首次把显示功能塞进眼镜,往 AR 靠近了一步。(799美刀)扎克伯格认为,这件事(AI与VR结合交汇)意义重大。在他看来,不止是改变虚拟现实的可能性、甚至是眼镜和社交媒体都要为此“变天”。
有了 AI,我们已经在文字、图像、甚至早期视频里看到了这种可能。不久之后,人们就能创造全新的沉浸式、交互式内容:完整的世界、游戏、角色、艺术,甚至能与现实环境交织的全息影像。
因为现在要做 3D、沉浸式和交互式内容非常困难,耗时耗力,这也是阻碍生态发展的瓶颈。但很快,创造这种内容会像今天给 Meta AI 下提示一样简单。
我认为,这将改变的不仅仅是虚拟现实的可能性,还会改变未来在眼镜、社交媒体(如 Facebook 和 Instagram)上所能见到的内容类型。
新的变量造就了新的可能,而这一次AI的变量,也再一次激起了扎克伯格早已有之的“元宇宙”之梦。虚实结合,在小扎看来,从未有如此之近!
然而,据小编了解,这场在AI与AR之间的交汇,远没有说的那么轻松。搞得好就是业界标杆,搞不好可能就是为别人做了证伪实验。
且不说,AR眼镜已有的困境(比如VisionPro的销售惨淡),单说目前的三次明显翻车,就足见道阻且长。
但箭已上弦,弓需拉满,巨头掌舵者总需要新的野望。
“今天我们朝这个方向迈出几大步。”扎克伯格没有太多的酝酿,直接就抖出了自己的打法。
总结来说,有两点:软件方面,Meta正在致力于打造元宇宙的“操作系统”;内容方面,沉浸式叙事、3D叙事是小扎非常看好的发展方向。
具体看下,
Horizon Studio 将内置智能体 AI,只需简单的提示,就可以帮用户用文本生成 3D 世界、人物和场景。过去一年,我们发布了一系列 AI 工具,可以生成网格、纹理、TypeScript、音频、天空盒等,让创作者能用更少的时间打造更高质量的世界。
很快,Horizon Studio 将配备一个 Agentic AI 助手,能把这些工具整合起来,只需简单的文本提示就能加速整个创作流程。
专为元宇宙打造的引擎:Meta Horizon 引擎替代 Unity Runtime,性能更快、加载更流畅、画质也更好、也更容易上手,可产出更逼真的物理效果和交互。而在内容方面,小扎完全是一幅“AI+VR+元宇宙”的未来叙事。“未来你能像写一句提示词一样,创造整个虚拟世界。”
发布会上透露,Meta 旗下的 Quest 今秋很快就会上线非常强大的 VR 游戏:包括漫威《死侍 VR》、ILM 出品的 《星球大战:超越胜利》,以及“龙与地下城”团队打造的《Demio》 等新作。
此外,小扎透露到,团队发现很多人喜欢用 Quest 看视频,这种沉浸感远强于普通屏幕。因此,会将视频内容作为一个新的巨型品类,并取名“Horizon TV”。
我们认为视频内容会成为 VR 和眼镜上的一个巨大品类。
所以我们要推出一个新的娱乐中心,叫 Horizon TV。我们将与众多伙伴合作,带来电影、剧集、体育和音乐内容。
我很高兴地宣布,Disney+ 将登陆 Horizon TV,Hulu 和 ESPN 的长视频内容也会进来。
同时我们也在与环球影业、环球影片公司以及恐怖片巨头 Blumhouse 合作,让你可以在 3D 特效下观看《黑色电话》或《梅根》这样的恐怖片,直接“侵入”你的空间。
Horizon TV 还支持 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很快也会支持 Dolby Vision,带来更清晰的画质和空间音效,远超传统电视体验。
“我对这些新技术给艺术和娱乐解锁的可能性感到非常兴奋。”
如果说新品展示是“野心”,那演示环节就是“喜剧”。野心和喜剧同框的感觉,就是如此奇妙:明明你知道那就是未来,但现实总是会叫醒我们:那还是一个梦!
忙里偷闲,小编为大家总结了这三个尴尬瞬间。
1 | 梨子梗:AI 坚信厨师要刨梨子
第一个,这位演示者想要让AI帮自己做一道韩式牛排酱,结果演示时,AI 一口咬定“酱已经做了一半”,并要求开始刨梨子。
可问题是——台上根本没梨。这位厨师为了面子,反复四次问道:“What do I do first?”,希望AI眼镜能发现问题,抽对卡。最后依旧无果,只能苦笑圆场,扎克伯格则甩锅 Wi-Fi。
2 | 铃声梗:视频通话连不上
第二个名场面,可谓扎克伯格最为社死的瞬间。
他戴着眼镜和神经连接腕带,试图和他们的 CTO Bosworth 视频通话,结果4次拨打,连续 4 次失败,更滑稽的是,他通话时,铃声在台上“滴滴滴”响个不停,全场笑场。
小扎甚至有点震惊,赶紧让AI播放一首 spotify 歌曲,这才稍稍让他紧张的神经稍稍放缓。
小扎现场自然也得想招化解,他苦笑地打趣道:
“You know. It happens.”(你知道的,这种事总会发生的。)
3 | 小品梗:“对话专注模式”像综艺
新功能“Conversation Focus”演示时,效果节奏意外像在演小品短剧:
演员 A 和 B在对话,长达 4 s 后的停顿后,才反应过来说:
“嘿 Meta,开启对话专注模式。” 又停顿了 3s 后眼镜切换模式,才继续:
“……好了,继续说。”
Reddit 不少网友直呼:像看搞笑短剧。
总之,说它是一场爽到停不下来的喜剧大会或者综艺节目,也没多大毛病。
虽然尴尬,但至少也证明了这是真·现场演示。比起完美录播,这种真实反而让人觉得可信。
Keynote中,扎克伯格总结了自己造眼镜的三个价值观。虽然每家品牌都有每家的基因,但作为很早就进入这个行业的Meta,研究一下总是有好处的,这代表了未来AI眼镜的演进路线。
第一,它们首先必须是一副好眼镜。在谈论任何技术之前,眼镜必须设计合理、佩戴舒适。既然要每天戴在脸上,它们在美学上要精致,重量也要轻。因此,除了与知名品牌合作,我们还花了数年时间,在工程设计上精益求精,把每副眼镜都削减到最小的毫米和克数。这一点在我们的产品中有所体现。
第二,技术应该退到幕后。眼镜的意义在于保持你在人群中的“存在感”。这种存在感是一种很深刻的体验,而在手机时代我们多少丢失了它。眼镜则提供了找回这种体验的机会。所以在设计硬件和软件时,我们让你在需要时能调用强大的工具,而在其他时候它们则自动隐身。
第三,要认真对待超级智能。这将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技术。AI 应该服务于人,而不是仅仅待在数据中心里去自动化社会的大部分环节。因此,我们设计的眼镜能在新能力一旦实现时,就立即赋能用户。我们会提前考虑需要什么传感器,并让你仅通过软件更新就能让眼镜更聪明、自己更聪明,并让 AI 聚焦于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虽然听起来有点官方,但小编认为价值非常高。Meta在重新定位自己的眼镜战略:之前的雷朋眼镜,更多是极客小众群体的电宠,而从今天这场发布会后,它很明显放出了3个信号:
Meta 的野心巨大,要用 AI 眼镜重新定义入口设备。把AI聚焦于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以后的AI眼镜,会朝着更轻、更美、更加的技术无感知迈进。当然,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如同今天这场“未来与尴尬同框”的翻车盛宴,说明AI和交互技术依旧任重道远,当然,传播效果却也是拉满了。(翻车的梨子梗、铃声梗,可能比新品本身更容易让人记住。)
小编心想:或许,这就是未来的样子。伟大的产品,并不是在无懈可击的演示里诞生,而是从一个个尴尬、好笑、甚至“刨梨子”的瞬间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