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开店,为啥像演“二人转”
更新时间:2025-09-11 17:42 浏览量:1
“兜兜转转,‘银座’又要回来了?”近日,济南有仲家汇门店货架清空闭店后,悬挂出“银座超市即将入驻”横幅,引发市民议论。也难怪市民议论,因为这店本来就是不久前银座转让给仲家汇的。刚从银座手中接手不久的仲家汇如今又要变回银座,这是演的哪一出?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文片 记者 李梦瑶 济南报道
银座已接手
3家仲家汇门店
近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历下区山师东路、东关大街两家仲家汇门店,超市均已关门,屋内的货品连同货架均已清空,“银座超市即将入驻”的红底白字横幅成为店内最显眼的标识,不少路过市民驻足议论:“这是以前的银座要回来了吗?”
两家门店在仲家汇接手前,均是“统一银座”24小时便利店。不过,仲家汇经营才一年多的时间,门店就接连出现缺货、闭店、拖欠供应商货款、拖欠工资等情况。
记者从山师东路这家门店的周边商户处得知,仲家汇已经搬走近两个月,因产生房租纠纷退了租。一个月前,此处又挂上了横幅。“听说是独立开店,和此前的仲家汇没有合作,开店的也不是之前的统一银座。是在仲家汇退租后,银座直接与房东签订了新合同。”一位商户说。
据仲家汇方一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银座超市已接手仲家汇3家门店,且不同于与“八点半”的合作模式,银座超市或将以自有品牌独立经营这些门店。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统一银座”正是山东银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与台湾统一集团的合资品牌,即山东银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是“统一银座”的母公司。目前,山东银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在济南经营的多为区域型综合商超。
不过,对于后续门店的具体经营规划和定位,记者联系了山东银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对此事不知情,需要上报给有关部门。截至发稿日,该公司并未对此作出回应。
仲家汇在济门店
已不足60家
据此前报道,仲家汇为了“自救”,于今年7月选择引入另一便利店“八点半”输血,目前双方已合作开店30余家。
在仲家汇花园店记者看到,这里已重新开门营业,货架上的货已补齐。与此前不同的是,该店面挂有两个招牌,分别是八点半与仲家汇。店内的商品标价已改成八点半,收银系统也为“八点半”,但仍可用仲家汇购物卡结算。
“现在我们还有不到60家门店,其中包含八点半联合经营的30余家。”仲家汇方相关人士表示。而就在今年5月下旬,仲家汇公布的剩余门店数量为124家。这也意味着,这三个多月来,仲家汇又关了60余家门店,且仅剩约三分之一的门店为仲家汇独立经营。
上述人士表示,近日,仲家汇还与此前的供应商水发(北京)资管集团再次签约,将为济南十余家门店补货,至于能否化解经营危机,还是未知数。
9月8日,多位供应商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证实,拖欠供应商的货款仍未结算,不少供应商已走法律程序。
据企查查平台,仲家汇商贸(济南)有限公司目前有41条被执行人信息,金额达2138.33万元,仅8月以来,就增加了22条被执行人信息。且仲家汇商贸(济南)有限公司因“其他规避执行”失信行为被列入失信执行人,其公司法定代表人王维亚同步被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金额达76.94万元。
仲家汇经营危机不仅在济南,还波及了淄博、滕州、泰安,目前该集团被限制高消费的有3人。
此外,8月5日,泰安市岱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因仲家汇拖欠职工工资95.7万元,对公司进行了1.6万元的罚款。8月25日,历下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对仲家汇拖欠职工工资的行为,发出限令整改书。
“两年前的收购
就像一场闹剧”
“银座超市即将入驻”的横幅消息传到网上,引发了不少猜测,也有人评论:“两年前的收购就像一场闹剧。”
去年年初,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山东银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银座商城”)发布公告,将所持山东统一银座商业有限公司45%国有股权以1元的价格公开转让。根据转让要求,转让完成后企业未来将不再使用银座字号,“统一银座”这一名称或将退出市场。
最终,在2024年4月,仲家汇以2024万元收购山东统一银座商业有限公司45%的国有股权,后续又取得两股东55%股权,全资控股统一银座。
据报道,彼时的统一银座,存在资不抵债的情况,所有者权益为负数。2022年末、2023年11月末、2024年1月末,统一银座的所有者权益分别为-1374.65万元、-6208.07万元和-6909.96万元。
仲家汇进军济南伊始,宣称将提供更有品质的服务和更接地气的商品价格,努力打造济南版“胖东来”。不仅如此,仲家汇还计划在2年内投资3.5亿元,新开200家门店。
紧接着,仲家汇又拍下重工大厦3年使用权,将总部搬至济南。去年11月11日,仲家汇首家精品超市旗舰店在济高·世茂芯环中心开业,其中进口商品占比30%以上,意在开拓济南高端市场。
然而,这一扩张计划,最终却以更快的速度崩塌。今年年初,仲家汇门店出现大面积缺货,随后被爆出拖欠供应商贷款、欠薪等问题。
9月8日,记者在仲家汇大楼总部看到,如今,楼体和大门上的“仲家汇集团”标识已被拆除。进入办公区,仅有10来位工作人员,每天都有不少来此追债的供应商及员工。
这场“不体面”的退出,让供货商和员工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仲家汇当初‘蛇吞象’收购统一银座后,最大的问题是资源整合能力跟不上扩张野心。”零售行业分析师张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这一年时间,既想做社区便利店,又要开拓高端精品超市,业务线拉得太开,供应链和资金链根本撑不起。加上拖欠货款、欠薪让供应商和员工失去信任,形成恶性循环。”
“区域便利店品牌比较大的问题是很容易只看到资本运作带来的规模扩张,却忽视了便利店最核心的运营管理——比如补货效率、成本控制、客户黏性。”另一位在便利店行业深耕多年的人士分析。
银座此次以自主模式回归,其最大优势是本土老牌商超的成熟供应链和品牌认知度。他们能否凭借供应链与品牌优势扭转颓势?这出便利店“二人转”大戏将迎来怎样的结局?仍有待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