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校园排练厅唱到央视大舞台,黉星合唱团凭什么?
更新时间:2025-08-01 07:49 浏览量:1
“一个螃蟹(hǎi)嘛,八呀八只脚(jiò)……” 当清澈的云南方言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六一” 儿童节晚会的舞台上唱响,安宁市连然小学黉星合唱团的孩子们,用天籁般的歌声惊艳了全国观众。
这支从县级小学走出的合唱团,凭什么从校园排练厅唱到央视大舞台?答案藏在孩子们眼里的光、老师们脚下的路,更藏在十年如一日的热爱与坚守里。
凭赤子之心
对音乐的纯粹热爱
走进连然小学的排练厅,孩子们唱歌时眼里闪烁的光,是这支合唱团最动人的底色。从 2008 年合唱团成立起,“为热爱音乐的孩子搭建平台” 就成了连然小学不变的初心。那些在排练中专注的眼神、演出时投入的神情,都在诉说着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
凭师生共进
克服困难共同成长
合唱团的起步并非一帆风顺。刚成立时,年轻的教师团队面临 “纸上知识难落地” 的困境 ,课本理论无法直接适配实战,排练的方法经验不足、用力点不对,花了大量时间排练却收效甚微。指导老师杨红琴回忆:“刚成立合唱团带孩子们参加比赛时,选曲、排练、服装都磕磕绊绊。”
前期,音乐组的老师们通过一节节音乐课和课后服务课程,让全校的学生都接受全面的艺术培养和熏陶,为合唱团奠定夯实的基础。面对零基础的孩子,老师们从 “do re mi” 的识谱教起,从最基础的腹式呼吸练起。对于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孩子们,会为他们开展专业的合唱课程教学,合唱团也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
在排练过程中,孩子们为了可以准时参加合唱排练,需要合理安排家庭作业时间。“排练过程是我们和孩子们最享受的时光,看着演唱时孩子们眼里是泛着光的,心里是甜的,我心里也是满足的。”指导老师王海燕笑着说。
为了提升水平,学校组建了 “校长任团长、副校长任副团长” 的核心团队,整合声乐、指挥、理论教师力量,还定期邀请省内外专家指导。老师们放弃休息时间,把课后服务、暑期托管变成排练场,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合唱团从 “青涩稚嫩” 走向 “专业成熟”。
凭特色深耕
让地域文化唱出声
在众多合唱团中,黉星合唱团的独特之处在于对本土文化的深耕。他们把云南方言、彝族山歌等元素融入合唱,让《螃蟹歌》这样的民谣焕发新生命。
从安宁市组织赛事的英文歌《Lightning》到央视舞台的《螃蟹歌》,从技巧展示到文化表达,合唱团始终在突破,用科技感舞台演绎自然之力,用方言合唱传递乡土情怀,这种 “专业 + 特色” 的路径,让他们在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
凭热爱凝聚
一群人的 “合唱梦”
如今的黉星合唱团,早已不是简单的兴趣小组,而是一个充满凝聚力的集体。在排练时,孩子们会互相提醒“气息再稳一点”,会在有人怯场时悄悄比心鼓励。 这种默契,源自日复一日的磨合,更源自对合唱共同的热爱。
从校园排练厅到央视大舞台,从获得地方奖项到全国瞩目,黉星合唱团凭的是孩子们眼里的光、老师们脚下的路,凭的是对艺术的敬畏、对文化的坚守,更凭一群人用热爱与坚持,把 “合唱梦” 唱成了最动人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