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刘老根大舞台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中山六院消化内科团队亮相AOCC 2025国际大舞台

更新时间:2025-07-17 21:22  浏览量:1

2025年7月10日至12日,第13届亚洲炎症性肠病组织年会(AOCC)在日本千叶幕张展览馆召开。本次会议以“One Asia, United for Healing IBD”(亚洲同心,共愈IBD)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亚洲29个国家/地区的逾千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炎症性肠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诊疗策略。

我院消化内科主任、消化内科二区主任高翔教授团队及消化内科一区主任郅敏教授团队,以9项高质量口头报告、6项壁报口头报告的卓越表现,向国际学界展示了我院在炎症性肠病领域的创新成果与领先地位。

其中,姚嘉茵副主任医师1项口头汇报获得青年学者旅行奖(大会共评出20名),邓晓霞硕士、许钊源博士各有1项研究成果获得最佳壁报奖(大会共评出10名)。

作为AOCC常务理事及国际期刊Intestinal Research编委,高翔教授出席了理事会会议及杂志编委会,参与亚洲炎症性肠病诊疗策略的规划与学术标准的制定。在“人工智能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分会场,高翔教授与日本岩手医科大学Takayuki Matsumoto教授共同担任主席,主持了涵盖内镜人工智能评分、粪便图像深度学习模型预测疾病活动度等前沿议题的专题讨论,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与炎症性肠病临床管理的深度融合。

口头报告(O4-3

讲者:高翔教授

标题:“米吉珠单抗对比乌司奴单抗在东亚中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中的疗效:3期VIVID-1研究的事后亚组分析”

研究简介:这项Ⅲ期VIVID-1研究东亚亚组分析首次直接对比米吉珠单抗与乌司奴单抗治疗中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的疗效。纳入中国、日本、韩国234例患者(基线炎症负担高于全球人群),52周结果显示米吉珠单抗组在关键疗效指标上均呈现数值优势:内镜应答率(50.6%对比40.0%)、CDAI临床缓解率(48.3%对比36.7%)、无激素临床缓解率(45.1%对比33.3%)及内镜缓解率(26.4%对比16.7%),联合缓解率(临床+内镜应答)达38.5%;粪便钙卫蛋白降幅更显著;安全性特征与全球数据一致。研究结果证实米吉珠单抗在东亚人群中的治疗优势,为生物制剂经治患者提供新选择。

口头报告(O3-3)【旅行奖】

讲者:姚嘉茵副主任医师

标题:“维得利珠单抗联合乌帕替尼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

研究简介:本研究创新性地探索了双靶点联合治疗策略,通过随机对照试验验证了维得利珠单抗联合乌帕替尼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在临床应答率和内镜应答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单药治疗组。该研究开创性地证实了双靶点联合治疗的优越性,为中重度UC患者提供了突破性的治疗策略,有望改变现有的临床治疗模式。


口头报告(O1-1)

讲者:吴宏振硕士研究生

标题:“乌帕替尼在难治性儿童克罗恩病和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年龄分层疗效研究”

研究简介:该研究填补了乌帕替尼在特殊人群中应用的证据空白,系统评估了其在难治性儿童克罗恩病和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疗效差异。研究发现儿童CD患者对乌帕替尼治疗反应更为显著,而老年UC患者的应答相对温和。该研究为不同年龄段IBD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循证依据,推动了精准医学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口头报告(O1-2

讲者:姚嘉茵副主任医师

标题:“乌帕替尼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一项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研究简介:该研究通过多中心回顾性队列分析,系统评估了乌帕替尼在真实世界中的治疗效果。研究证实乌帕替尼在UC和CD患者中均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实现无类固醇缓解,并促进内镜下炎症缓解。这项大样本真实世界研究填补了乌帕替尼临床应用的证据空白,特别为生物制剂耐药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口头报告(O1-5)

讲者:林朗博士后

标题:“乌帕替尼治疗难治性炎症性肠病的疗效与安全性(EaseUpIBD研究)”

研究简介: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首次系统评估口服JAK1抑制剂乌帕替尼治疗难治性炎症性肠病的疗效。结果显示,诱导治疗8-12周时,克罗恩病患者临床缓解率达61.3%(内镜缓解率50.0%),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缓解率达63.5%(内镜缓解率46.5%);维持治疗至48-52周时,患者的透壁愈合率/黏膜愈合率等深度缓解指标持续改善。该研究证实乌帕替尼在真实世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有望成为难治性炎症性肠病患者具有前景的新型先进疗法。


口头报告(O6-2)

讲者:苏涛硕士研究生

标题:“基于机器学习方法预测克罗恩病患者内镜球囊扩张术后内镜再狭窄”

研究简介:本研究运用七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后模型,系统评估了克罗恩病患者接受内镜球囊扩张术(EBD)后的再狭窄风险。研究通过多种算法比较,筛选出最优预测模型,并通过SHAP分析确定了关键预测因子。该研究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为EBD术后风险评估提供了智能化工具,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的随访和治疗策略。


口头报告(O9-1)

讲者:林朗博士后

标题:“英夫利西单抗对比糖皮质激素作为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一线治疗的疗效(INSURE研究)”

研究简介:这项多中心、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首次直接比较英夫利西单抗与糖皮质激素作为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初治方案的疗效。经逆概率加权法平衡基线后显示,英夫利西单抗组14周临床缓解率、内镜缓解率及深度缓解率均显著优于激素组,且长期疗效优势持续至156周,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结果表明英夫利西单抗作为一线治疗可快速诱导深度缓解并实现持久疾病控制,为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初始治疗策略提供高级别循证支持。


口头报告(O13-7)

讲者:武晖博博士研究生

标题:“难治性克罗恩病的遗传与临床特征:24个家系的三人外显子组测序研究”

研究简介:该研究通过三人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深入解析了难治性克罗恩病(DTT-CD)的遗传机制。研究团队发现了多个潜在致病变异,包括XIAP基因的致病性变异,并通过功能验证实验证实了KIZ基因变异对NF-κB通路的影响。这项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难治性炎症的发生机制,为精准医学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具有重要的转化医学价值。


口头报告(O15-4)

讲者:李晴博士

标题:“脂质运载蛋白-2在肠上皮细胞的表达与炎症性肠病炎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研究简介:该研究深入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黏膜转录组及单细胞数据,并结合临床样本验证,发现:粪便LCN2(FLCN2)在检测低度肠道炎症方面,敏感性显著优于传统标志物钙卫蛋白。研究首次揭示LCN2表达随炎症活动的独特变化规律:在轻度至中度炎症阶段逐渐升高,但在重度炎症时,因表达LCN2的肠道上皮细胞数量减少及低表达免疫细胞浸润增加,导致其表达量反而显著下降。这一发现不仅确立了LCN2作为肠道炎症活动度的重要生物标记物,特别是对于早期轻度炎症的识别,更提示了调控LCN2可能成为炎症性肠病治疗的新策略。


壁报口头报告(PO-063【最佳壁报奖】

讲者:邓晓霞硕士

标题:“中国家族性与散发性克罗恩病:一项为期十年的多中心回顾性队列分析”

研究简介:本研究为首个在中国人群中比较家族性与散发性克罗恩病临床特征和长期不良结局差异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家族性和散发性克罗恩病在表型特征上和不良结局的风险也无明显区别。


壁报口头报告(PO-066【最佳壁报奖】

讲者:许钊源博士研究生

标题:“克罗恩病对中国女性生育力的影响:与普通人群的对比研究”

研究简介:通过对大样本女性克罗恩病患者的深入调查,系统揭示了疾病对生育力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克罗恩病患者的总体生育率相比普通人群显著降低,疾病活动、手术史及肛周病变是影响生育力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填补了中国女性IBD患者生育力研究的空白,为临床生育咨询、孕期管理和生育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壁报口头报告(PO-023

讲者:许钊源博士研究生

标题:“阿达木单抗不同剂量在克罗恩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英夫利昔单抗初治与经治患者的多中心队列研究”

研究简介:多中心队列研究系统评估了个体化阿达木单抗给药策略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在英夫利昔单抗暴露史患者中,个体化剂量调整策略能够显著改善治疗效果。该研究为阿达木单抗的精准给药提供了重要证据,推动了IBD治疗从"一刀切"向个体化精准医疗的转变。


壁报口头报告(PO-057)

讲者:邓晓霞硕士

标题:“全肠内营养在成年人肛瘘型克罗恩病患者中的疗效:一项真实世界研究”

研究简介:本研究首先在真实世界中探索全肠内营养对肛瘘型克罗恩病患者短期的放射学和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全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成年人肛瘘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结局,为肛瘘型克罗恩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


壁报口头报告(PO-078)

讲者:丁妮主管护师

标题:“中国三级IBD中心由专科护士提供的远程医疗服务”

研究简介:本研究阐述了开展远程医疗的创新实践。这项研究聚焦于炎症性肠病专科护士在远程医疗服务中的关键角色,展示了她们如何通过便捷的线上平台,高效解决患者咨询问题,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从入院流程到医保政策,从饮食指导到药物使用,护士们凭借专业知识独立解决了88.61%的患者咨询,成为医患沟通的桥梁。揭示炎症性肠病远程医疗护理新模式的无限潜力。


壁报口头报告(PO-110

讲者:许钊源博士研究生

标题:“来自克罗恩病患者唾液的韦荣氏副球菌加重肠道炎症”

研究简介:创新性地探索了口腔-肠道菌群轴与IBD的关联机制。研究发现来自克罗恩病患者唾液的特定细菌能够直接参与并加重肠道炎症过程。该研究开辟了IBD微生物治疗的新视角,为基于口腔-肠道轴干预的创新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转化应用前景。


中山六院消化内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首批“炎症性肠病区域中心”及“中山大学炎症性肠病中心”,在胡品津、高翔、郅敏、郭勤等专家的带领下,炎症性肠病诊疗量位居全球前列,深度参与国内外全部炎症性肠病共识制定及近80项全球新药研究。科室已构建覆盖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体系,并以炎症性肠病、小肠疾病及胃肠动力性疾病为特色优势,形成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转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本次AOCC会议上,中山六院消化内科团队以前沿的科研洞察、扎实的临床数据和创新的诊疗方案,赢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未来,科室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深化有组织科研攻关,推动更多“中国方案”走向世界,为全球炎症性肠病诊疗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

感谢林朗,吴宏振对本文的支持

责任编辑:张婷婷

初审:戴希安

审核:乐虞莹、简文杨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内容来源:中山六院

场馆介绍
春晚新秀小沈阳无疑是现在最火的人,他那地道的东北音又引起了一阵疯狂的“东北热”。小沈阳说是刘老根大舞台培养了他,没有在那的基础就没有他的今天,看来刘老根大舞台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相信那又会像小沈阳一样...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前门东路小江胡同34号
乘坐729路在大栅栏下车;在北京西站乘坐67路前门西下车,然后换乘120路大栅栏下车即可;
刘老根大舞台北京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