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刘老根大舞台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济阳区仁风镇流河村:以文化书院之笔绘就乡村振兴“大舞台”

更新时间:2025-04-08 14:11  浏览量:14

流河村立足地域特色,深挖文化资源,以文化书院建设为实践载体,通过非遗传统文化赋能乡村发展,秉持“突出为民服务功能,彰显地域传统文化特色”的理念,以鼓子秧歌和民间传说为文化根基,以“善美济阳,鼓韵流河”为主题,投资550万元精心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书院,为群众开启全新的文化生活篇章,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高度。

书院筑基,传承非遗文化根脉

流河村的鼓子秧歌闻名遐迩,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瑰宝,文化书院内专门建设了鼓子秧歌文化展厅和排练室。展厅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资料、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呈现鼓子秧歌的发展历程、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让参观者能够深入了解这一非遗文化的魅力。排练室则为鼓子秧歌爱好者提供了专业的练习场所,配备齐全的音响设备和表演道具,助力鼓子秧歌的传承与发展。

凭借独特的文化优势,流河村被济阳区列为鼓子秧歌研学游基地。书院定期组织区域内中小学生开展鼓子秧歌培训活动,邀请专业的鼓子秧歌传承人进行授课,从基本步伐、动作要领到表演技巧,进行系统教学。截至目前,已接待参观学习人数达5万人次,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和喜爱鼓子秧歌,为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承培养新生力量。

多元融合,打造综合文化服务平台

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流河村文化书院积极整合资源,打造了一个集休闲娱乐、阅读学习、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在书院内,设有专门的儿童活动区域,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做手工、玩玩具,享受快乐的童年时光。同时,书院还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群众可以免费阅读各类书籍,保持思想活力,拓宽知识视野。

考虑到村里许多孩子父母外出务工,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文化书院特别开设“四点半课堂”。这里配备桌椅、书籍、文具等学习用品,成为学生放学后学习和活动的温馨空间。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完成作业、阅读书籍、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既缓解了家长的焦虑情绪,又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兴趣、全面发展的舞台。此外,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还组织志愿者定期到书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教孩子们做手工、画画、唱歌、跳舞等,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银龄关怀,开启智能化阅读新体验

为丰富辖区内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流河村文化书院在读书室设立了老年听书馆。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社区配备了电脑、音响、耳机等设备,并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免费试听资源。听书馆采用了听书的阅读新形式,让老年人能够“声”临其境地去“阅读”书籍,享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前来参加活动的魏大爷感慨地说:“年纪大了眼睛花了,看书时间长了就会看什么都模糊不清,‘听’书就方便多了,既解放了双眼,还培养了读书的兴趣。”听书馆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平台,还成为他们思想交流、增进邻里感情的重要场所。在这里,老人们可以一边听书,一边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经历,共同度过愉快的时光,平等共享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便利和温暖。

节庆赋能,展现乡村文化魅力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流河村文化书院自2021年开始,每年于元宵节前后举办鼓子秧歌展演系列活动。活动现场,鼓子秧歌表演者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彩伞、花伞,迈着矫健的步伐,尽情舞动,将鼓子秧歌的豪迈与热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该活动已成功举办5届,不仅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还展现了村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彰显济阳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成为流河村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下一步,仁风镇流河村文化书院将继续发挥在传承文化、服务群众、陶冶情操、提升素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举办读书会、文化讲座、鼓子秧歌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逐步成为广大群众学习新知识、交流新思想的重要场所,成为展示乡村文化、吸引外来游客的重要窗口,让书香之风吹遍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让文化之光照亮仁风镇的未来之路。

场馆介绍
春晚新秀小沈阳无疑是现在最火的人,他那地道的东北音又引起了一阵疯狂的“东北热”。小沈阳说是刘老根大舞台培养了他,没有在那的基础就没有他的今天,看来刘老根大舞台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相信那又会像小沈阳一样...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前门东路小江胡同34号
乘坐729路在大栅栏下车;在北京西站乘坐67路前门西下车,然后换乘120路大栅栏下车即可;
刘老根大舞台北京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