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深耕广河县 “燕之屋模式”搭起乡村振兴大舞台
更新时间:2025-04-07 11:25 浏览量:3
“自2019年在广河设立扶贫车间以来,燕之屋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广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在带动易地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增收的基础上,有力促进了农村妇女就业观念的转变、自身发展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更为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5年3月27日 广河县委书记 马信真
3月26日-28日,厦门燕之屋燕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李有泉一行走入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以深化企地合作、携手共赢发展为目标,深入调研考察。27日下午,广河县·燕之屋政企合作发展座谈会在当地召开,县委书记马信真、燕之屋总裁李有泉出席会议并讲话。燕之屋副总经理黄丹艳、县领导马学良、马志雄、刘永东、马永杰等参加。县委常委、副县长马永忠主持会议。
马信真代表县委、县政府对燕之屋长期以来的倾力帮扶表示感谢。他说,自2019年在广河设立扶贫车间以来,燕之屋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广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希望燕之屋公司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广河发展,在强化员工培训、加快协议落地、拓宽合作领域等方面持续加强沟通合作,携手推动企地实现互利互惠、共赢发展。
2019年10月,燕之屋扶贫工厂作为厦门市首批参与广河县脱贫攻坚的项目,坚持科学布局、示范建设,选择群众相对集中、基础设施配套较为完善的易地搬迁安置小区作为扶贫车间建设对象,建成了占地面积1076㎡、安装燕窝挑拣设备20套的扶贫车间。2020年再次深入广河,建成了占地面积923㎡的二期扩展项目,通过吸纳贫困家庭、落实就业工作、解决教育差距、转变妇女观念,全方位发挥企业力量,助力广河群众成功脱贫、树立起自强自立的主人翁意识,打造了东西协作企业助力脱贫攻坚的“燕之屋模式”。
脱贫攻坚期内,广河县以“燕之屋模式”为样板,设立东西协作扶贫车间34家、累计吸纳带动就业6885人、人均实现增收3.5万元。
产业扎根不仅要带来稳定的岗位,还要铺就可持续的发展阶梯。比经济数据更深刻的,是这场实践带来的观念革命。曾经"打工不如守家"的保守思想,被"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自信取代。由于当地员工普遍受教育程度不搞,为此燕之屋扶贫工厂设立"岗前培训+周末学堂"模式,覆盖职业技能、普通话、心理健康等领域。在带动劳动力就近就业的同时,做到“工作、生活、成长”三不误。
岗前培训,针对妇女工人多、知识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的实际,不间断开展燕窝湿挑工艺培训,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分批组织上岗,有效提高就业妇女工作效率、增加务工收入。
坚持扶智并行,积极衔接厦门支教、支医等专业人才资源,联合所在社区开设“周末学堂”,组织妇女工人、社区居民学字认字、学说普通话,教授心理健康、职业技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在开拓眼界、增长知识过程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转变妇女观念,通过带动农村妇女劳动力就近就业,让她们走出家门主动务工创收,有效确保了农村妇女就业、务工、照顾老人孩子“三不误”,真正发挥了就业工厂稳定增收的社会作用,让农村妇女劳动力成为支撑乡村产业发展的“半边天”。此外,燕之屋也在广河当地成立妇联组织和工会委员会,构建起"双维护航"机制,保障广河当地员工及妇女合法权益。
“燕之屋模式"累计帮助广河277个家庭实现脱贫,燕之屋获得“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燕之屋董事长黄健获得“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企业持续深化帮扶举措,于2021年将原有扶贫车间升级为乡村就业工厂,继续扎根广河,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燕之屋于2021年携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广河正式启动“燕小屋公益成长计划”,向百位广河学子发放助学金,为广河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强劲动力。同年,燕之屋携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东方风云榜官坊小学开展音乐支教活动,像该小学捐赠成长礼包以及多媒体设备、校服等物资。也走进了广河槐沟小学捐赠188套校服及办公文具、取暖设备等物资。此次燕之屋广河之行,再次通过“燕小屋公益成长计划”向广河捐赠30万元,作为当地学子的助学金。
此外,在本次广河县·燕之屋政企合作发展座谈会上,李有泉也表示,因东西部协作约定,燕之屋公司和广河县结缘,企地在精诚合作、携手共进中缔结了深厚友谊、取得了丰硕成果。燕之屋公司将立足自身优势,在双方现有合作的基础上,聚焦产线升级、特色产品开发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持续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为广河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燕之屋六年深耕广河,这场跨越山海的协作实践,不仅让277个家庭走出贫困,更以“燕之屋模式”,为西部县域探索出一条特色路径。未来,燕之屋将与广河县政府携手并进,共同推动东西部协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共绘合作发展新蓝图。
以产业为基、以协作为脉
从“输血帮扶”到“造血振兴”
情系山海,助力乡村振兴,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