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郓城:“小焊将”闪耀国际焊接大舞台
更新时间:2025-09-14 17:54 浏览量: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周千清 通讯员 崔如坤 苏亚
9月11日,郓城县高级技工学校校园内喜气盈盈。鲜红的欢迎横幅下,师生们自发簇拥,迎接两位载誉归来的年轻“焊将”——王相猛和陈金祥。近日举办的2025年“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上,这两位来自郓城的学子,从全球400多名顶尖选手中脱颖而出。王相猛凭借精湛技艺,一举夺得学生组手工电弧焊赛项一等奖;陈金祥同样表现出色,摘得二等奖。他们的指导老师孙学栋荣获“金牌指导教师”称号。
这场被业界誉为“焊接世界杯”的重量级赛事,由“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赛场高手云集:85家央企国企、职业院校和顶尖企业的中国代表队,与来自印度、塞内加尔、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近30名国际焊接好手同台竞技,焊花飞溅间,比拼的是毫厘之间的真功夫。
荣誉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汗水与坚守。自8月10日报名参赛起,当同学们还在享受假期时,王相猛和陈金祥便提前返校,一头扎进实训车间。手工电弧焊,差之毫厘便失之千里。电弧“滋滋”声的细微变化,手腕运条的微小颤抖,都会在冷却的焊道上显露无遗。备战的日子里,两人常常在车间一练就是一整天,工作服被汗水反复浸透,眼睛被刺眼的弧光灼得酸涩。“比赛当天凌晨五点,王相猛就早早起来,一遍遍检查绞磨机、内磨机、大力钳和劳保装备,生怕有丝毫闪失。”指导老师孙学栋回忆道。最终,在赛场上,他们手腕沉稳,操控精准,焊出的焊缝光滑匀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赞誉。当站上领奖台时,王相猛坦言,“还有点懵”,但这懵懂背后,是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的中国青年技能人才的硬实力和自信风采。
“手工电弧焊差一点感觉都会体现在焊道上,能和国内外高手过招并拿奖,特别开心!”王相猛难掩激动。陈金祥则将此次比赛视作新起点:“获奖不是终点,我会静下心来,继续钻研,把技术磨得更精、更透。”
为表扬先进,学校给予王相猛1万元、陈金祥5000元奖励,金牌指导老师孙学栋也获得5000元奖励。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孙学栋老师的倾囊相授。这位拥有菏泽市五一劳动奖章、首席技师、工匠和十大技术标兵等众多荣誉的老师,用丰富的经验和悉心的指导,为学子的冠军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获奖学子颁发奖金,既是对优秀技能人才的肯定,更希望以他们为榜样,激励更多郓城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郓城县政协党组副书记、县总工会主席、县高级技工学校党委书记朱伟表示,“后续,县总工会将联合学校、企业,搭建技能交流与培训提升平台,持续助力郓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贡献郓城力量。”
两位学子的耀眼成绩,是郓城县高级技工学校深耕技能人才培养结出的硕果。校长王均佩介绍,学校紧扣职业教育发展和地方产业需求,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构建“文化通识、专业技能、实践实训、创新创业、社会责任教育”五环相扣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积极拓宽成才通道,推进“3+2”“3+3”中高职贯通培养,扩大高级工(专科层次)、预备技师(本科层次)专业招生规模。去年,学校工匠学院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32家省级工匠学院,是其中唯一的县级院校。目前学校正全力申办技师学院,招生规模持续扩大,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