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刘老根大舞台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庭院经济|“闲地”生“活钱” 小庭院变成致富“大舞台”

更新时间:2025-09-05 07:18  浏览量:5

央广网呼伦贝尔9月5日消息 初秋时节,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镇双龙泉村,绿意盎然的庭院里,阵阵葱香扑面而来。村民陈喜国正和家人忙着拔葱、扎捆、装筐——这些新鲜的小葱将在次日清晨出现在早市上。

“今年头茬葱卖得不错,等大蒜收完了,就改种白菜,一年两茬,效益挺好。”陈喜国乐呵呵地说。依托科学轮作,他家6亩菜园年净利润能稳定在3万至4万元。

尼尔基镇双龙泉村村民陈喜国正和家人拔葱(央广网发 王军 摄)

庭院经济,正在这里悄然改变着农民的生活。

在尼尔基镇东升村,另一番忙碌景象正在上演。赵凤鸣的院子里,咯咯的鸡鸣与鹅叫此起彼伏。近几年,她尝试养殖农家小笨鸡和大鹅,逐渐摸索出一套经验。今年,她计划养殖3个批次共800只家禽,预计收入可观。

“我还想带着村里妇女一起干,咱们供销结合,形成链条,大家都能增收。”赵凤鸣说。

尼尔基镇东升村村民赵凤鸣在院落内的大棚养殖家禽(央广网发 王伟 摄)

近年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商户+农户”等多元模式,有效整合村屯资源,推动形成“小果园、小菜园、小养殖”的特色庭院布局。昔日的“闲地”,正变成农民口袋里的“活钱”。

不仅是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呼伦贝尔市的邻近旗县也在积极探索。

在阿荣旗复兴镇小黑信子村,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发展大棚葡萄种植。走进村里的6栋葡萄大棚,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村民一边请专家指导管理,一边谋划休闲采摘游,年收入可达十余万元。“以前只种大白菜,现在不仅收入高,还能吸引游客来采摘。”一位村民笑着说。

阿荣旗三岔河镇中草药迎来收获(央广网发 齐海洋 摄)

阿荣旗三岔河镇则把中草药作为特色产业来抓。这里的种植面积已达近5万亩,亩效益可达2万元。种植户不再只是卖原料,还拓展到种苗服务、合作种植、加工销售的全链条产业。药香四溢的田野,正逐步托起“中草药之乡”的品牌。

在霍尔奇镇富贵村,糯玉米成了“致富棒”。村里与合作社合作,合作社免费提供种子,成熟后按穗收购。经过加工储存,糯玉米能反季节销售,附加值大大提高。目前这一模式已带动周边100余户农户,生产糯玉米40万穗,至少70户实现就业增收。

无论是葱蒜瓜果,还是葡萄中草药、玉米家禽,庭院经济让农家小院不仅仅是生活的场所,更是增收致富的“微型工厂”。

“过去院子里就是种点自家吃的,现在变成了增收的产业。”一位农户感慨地说。

如今,呼伦贝尔市广袤乡村的庭院里,生长的不只是蔬菜瓜果和药材家禽,更是农民们奔向富裕生活的希望。

记者:李春雪

视频:赵函御(实习) 张东阳 郑明 王楠

素材支持: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融媒体中心 阿荣旗融媒体中心

场馆介绍
春晚新秀小沈阳无疑是现在最火的人,他那地道的东北音又引起了一阵疯狂的“东北热”。小沈阳说是刘老根大舞台培养了他,没有在那的基础就没有他的今天,看来刘老根大舞台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相信那又会像小沈阳一样...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前门东路小江胡同34号
乘坐729路在大栅栏下车;在北京西站乘坐67路前门西下车,然后换乘120路大栅栏下车即可;
刘老根大舞台北京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