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掉大牙!山东女生复读一年又考上同一学校,评论区堪比春晚小品
更新时间:2025-08-08 04:17 浏览量:10
文|元景一
编辑|娱叔
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都是全国网友们津津乐道的事。
这两天,一则关于山东女生晒了两份山东政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好奇心让人看到最后才发现是复读后又被同一学校录取了。
这剧情不禁让人联想到霸总剧情里的“她逃他追,她插翅难飞”,点开评论区更是堪比春晚小品,网友们太有梗了。
去年,该博主成功被山东政法学院录取。
但心怀抱负的她,觉得高考未能完全展现自己的实力,于是毅然复读。
作为山河四省这种高考地狱级别难度的学子,高考本就难于常人,复读更是对身体和心态的双重考验。
不得不说,敢于复读的都是勇士,山河四省的复读生更是勇士中的勇士!
博主复读的生活自然是被学习填得满满当当。
天未亮起床,晚上10点还在鏖战攻克难题。
一些高考难度较低的省份很难理解竟然有些省份的考生高中三年朝五晚九。
但就算学习刻苦,模拟考高分,这些都不是能考上高校的理由,最终还是要看高考成绩。
终于,今年高考成绩放榜,博主的成绩仅提升至517分,提高了9分。
今年山东高考的一段线,从去年的444变为441分,看着这分数的线差没有变,但实际上位次变化很大。
拿500分举例,2024年这个分数对应的位次是15.3万,今年却是18.7万。
看似分数没变,却被3万多人排在前面了。
博主怀着忐忑的心情填报了志愿,可命运似乎跟她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山东政法学院的录取分数线今年也提高至515分,她再次被该校录取。
当录取通知书寄到手中摆在眼前,除了年份不同,其他几乎一模一样。
这戏剧性的一幕,让她自己都感到又好气又好笑。
这一经历被分享到网络后,瞬间点燃了网友们的热情,评论区热闹非凡。
有网友调侃道:
“你努力提分,学校也在努力提分!”
还有人说:
“原来复读是在试探和学校的缘分”,“上吧,不然明年政法学院还要想方设法录取你。”
这种兜兜转转还是对方的剧情真是太有宿命感了!
网友们的幽默,也让这个复读生的故事多了许多欢乐色彩。
我们也都明白,复读哪有不苦的?
但总想着必须更好,其实接受当下也是一种勇气!
有人说,高考前的学习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只能一遍遍地洗。
实在是太形象了,对于很多学子来说,高考如今还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最好机会。
但每年的招生名额和政策,注定了有些人上不了理想的学校、理想的专业。
发挥失常、志愿填报出错、滑档等等,任何一个原因都会影响考生的录取情况。
关于高考生复读的想法,其实很好理解。
不少人都觉得,与其把时间浪费到一个不理想的未来里去改变,还不如再复读一年,拼搏一个好学校,读一个喜欢的或者好就业的专业。
名校不等于成功,但是在这些年轻人看来,一个好学校能增加他们把控未来的能力,让自己更接近成功。
努力的意义不止于“换个地方”,更在于成为更好的自己。
复读不是高考败北后的退路,而是勇敢者的跳板,是无数人逆风翻盘、弥补遗憾的重生机会。
考生中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高三打基础,高四985。”
近年来,高考生员数量明显增加,复读生的比例也随之增大,队伍已经不容小觑。
就拿2025高考来说,40%的考生都是复读生,数量达400万之多。
有些人认为复读生就是占了正常考生的录取名额,但如果有好学校上,谁不想早点结束噩梦般的高中生活呢?
如今多地实行了新高考,有的同学一战失利,二战换了科目重新考,这是新高考给大家带来的机遇。
但同时复读的门槛也在悄悄提高:
选择范围变窄了,经济成本增加了,录取时也可能面临一些不利因素。
其一,新政策要求公办学校禁止招收复读生,复读只能去机构报名。
复读生不仅要承担经济压力,还要重新适应学习、生活环境,老师教学风格。
其二,不少高校,对复读生有招生限制,像军校警校学校更是早就明确通知不招收复读生。
根据目前的出生人口数量,也许再过二十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会成为历史。
高校生源名额空缺,高考生成为各学校招生办眼中的香饽饽,争着抢着给考生发录取通知书,人人都能有好学校读。
可是这些是活在当下的考生们体会不到的,“多考一分,甩掉千人”才是现实的写照。
网上能看到很多高考生的搞笑故事:
有考生和同学纠结复读,朋友读了大学自己选择复读,结果又当了朋友的学弟学妹。
有的考生头一年没去读的学校,第二年报道,发现学校改了名字,还是原来的那个学校。
一个个偶然的、充满戏剧性的故事,反映的是高考复读的现实百态。
这是有趣的人在用逗乐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
他们没有歌颂复读的煎熬,而是用博君一笑的方式诉说故事,和现实和解。
经历复读的人看到能更加从容,即将复读的人看到也少些压力,青年人面对逆境的乐观感染了你我。
很多成年人,午夜梦回还会梦回考场,对高考无法释怀。
高考是被国人讨论了几十年的话题,它是政治话题,是社会话题,更是无数人的青春。
愿每个考生,都能破釜沉舟,一战上岸。
也愿每一个选择复读的人,都能在“再来一次”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勇敢追梦的人,都永远值得掌声。
参考资料:
北京日报|复读咨询增长3成,就业难、考研难带火了“复读”?
人民日报|多所高校明确:2025年不招复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