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届小品展独家专访:马静创作心得
更新时间:2025-07-19 03:23 浏览量:1
入展作品
第二届小品展入展作者马静创作手记:
节录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创作手记
能够入展全国第二届小品展确实非常令人振奋。学书十五载,以二王为宗,旁涉篆隶。近年心追手摹颜鲁公,每日必课,细研点画之用笔,深究结构之形态,如琢如磨,问道虽艰,却乐此不疲。颜真卿“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鲁公大气宽博的外拓字形,含蓄凝练的篆籀笔法,丰富多变的墨色以及不计工拙的章法,一切都浓缩为自然书写、抒发性灵而直指人心。
小品要写出意趣,文本的选择很关键。我最终选择明代李日华《味水轩日记》,所记为文人士大夫寄情翰墨书画的鉴赏趣闻,且笔意清通,言辞典雅,关键是段落长短参差,有助于表现小品形式。落款题跋是自己的感悟,与正文呼应,在视觉上呈现层层递进的美感,看似随性却不随意。经过思考,我决定在章法上不做大的拼接,突出书写本体愈显其朴素自然。接下来就是反复的打磨,创作的过程也在不断临帖,不断设想作品呈现的面貌,在一遍又一遍的草稿中向内心靠近,既要写出鲁公的朴拙凝重,又想表达魏晋高古散淡的情调,写出小品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这次创作我在颜的基础上融入了二王,特别是王献之笔意,强化用笔过程中的强弱、虚实、快慢、轻重变化。强化墨色变化,增加作品质感、层次感。记得临截稿前的一个惬意周末,精力弥满,有“偶然欲书”之欲望,正如蔡邕论;“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我研磨而书,墨香阵阵,一气呵成,完成后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觉得这是一种自然书写状态,轻松率意间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又写了两遍,上墙反复斟酌后,最后寄出了这一件。
随着书法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觉得,除了临池不辍,更需技道并进。“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返华于璞乃是书法的最高境界。敬畏经典,深植学养,不断生发,乃心之所向,与诸位书友共勉。
作品细节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黄毫金(愙斋)
80后,出生广东雷州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
广东省舞台美术研究会会员
湛江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雷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理事
《书法雷州》编委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