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感恩赵本山的娇娇,戳中了多少打工人的痛?
更新时间:2025-07-10 16:28 浏览量:1
直播屏幕里,娇娇捏着话筒往桌上一磕,这话就跟炸雷似的在直播间响开了:“让我感恩赵本山?门儿都没有!”
这话一出口,满屏的弹幕跟下饺子似的滚起来。有人说她疯了,也有人嗷嗷叫嚎,说这才是大实话。娇娇不管这些,掰着手指头数起来:“第一,他从没教过我一个二人转的腔口,算哪门子师父?第二,我在他剧场唱戏,他给我开工资,这不就是打工吗?我靠嗓子挣钱,他靠我们这些人填场子,说白了就是互相利用,谁也不欠谁的。”
她忽然把脸凑到镜头前,眼睛瞪得溜圆:“你们说说,哪个打工人会真心感恩老板?背后没骂过两句‘周扒皮’?凭啥到了我这儿,就得天天把‘感恩’挂嘴边?我的戏份是自己一场场熬出来的,台下练到嗓子冒烟的时候,谁看见过?”
这话像块石头砸进了滚水里。要知道,在二人转这行当里,“师父” 俩字重如泰山。老一辈艺人学艺,得给师父端洗脚水、铺床叠被,师父才肯把压箱底的本事传下来。当年赵本山带出来的那些徒弟,哪个不是一口一个 “师父” 喊得亲热,逢年过节还得拎着东西上门磕头。
可娇娇偏要把这层窗户纸捅破。她对着镜头比划着:“我刚进刘老根大舞台那会儿,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吊嗓子,晚上散场了还在后台练翻跟头。有回从台上摔下来,膝盖肿得跟馒头似的,第二天照样穿着大褂上台。我挣的每一分钱,都是膝盖上的疤换来的,跟感恩有啥关系?”
直播间里吵翻了天。有人翻出十年前的视频,那会儿娇娇刚进班子,在台下给赵本山端茶的样子恭恭敬敬;也有人扒出她当年接受采访时说的话,那会儿她还说 “没有赵老师的平台,我啥也不是”。
“此一时彼一时嘛!” 娇娇对着弹幕冷笑,“那时候我得靠人家吃饭,话当然得说得漂亮。现在我想明白了,职场上哪有什么师徒情深,就是老板和员工的买卖。他给我舞台,我给他赚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清清楚楚。”
这话倒让不少人想起自己的经历。有个网友刷了条弹幕:“上回我加班三个月拿下大项目,老板在庆功宴上说是他领导有方,我心里不也骂娘?” 这话一出,瞬间引来上百个点赞。
但也有老观众不买账。一个 ID 叫 “东北老票友” 的用户连刷三条:“没人家给的平台,你能上春晚?没班子里老人带着,你知道怎么跟台下互动?二人转讲究的就是个传承,忘了本还叫啥艺人?”
这话像是戳中了娇娇的痛处,她忽然提高了声调:“传承?他教过我怎么抖包袱吗?教过我怎么唱《回杯记》吗?我师父是铁岭的王老爷子,不是他赵本山!当年我带着班子在乡下搭台子,一场挣五十块钱的时候,他在哪儿?”
直播间的热度噌地就窜上了热搜。有人翻出娇娇早年在乡村庙会演出的视频,镜头里的她穿着洗得发白的戏服,在土台子上翻着跟斗,台下观众稀稀拉拉的。再对比她后来在刘老根大舞台的照片,一身亮片大褂,台下满坑满谷的掌声,确实像是两个人生。
“所以这就叫互相成就!” 娇娇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他看中我能拉来年轻观众,我看中他那儿能卖上高价票,就这么简单。现在倒好,动不动就拿感恩说事儿,好像我欠了他八辈子似的。”
这话让不少职场人心里一动。有个做销售的网友留言:“上个月我拿了销冠,老板说要不是他给我客户资源,我啥也不是。可那些客户哪个不是我陪酒喝到吐才搞定的?”
争论越来越凶的时候,有个 ID 突然说话了:“你们还记得小沈阳不?当年他火了之后,说的最多的就是‘没有师父就没有我’。” 这话一出,大家又想起宋小宝在节目里哭着说 “师父把最好的资源都给了我”,两相对比,更觉得娇娇这话说得够狠。
但娇娇好像根本不在乎这些。她对着镜头挥挥手:“我不是小沈阳,也不是宋小宝。我就是个唱二人转的,靠本事吃饭,凭良心做人。观众愿意买票,是因为我演得好,不是因为我是谁的徒弟。”
直播快结束的时候,她忽然放缓了语气:“我不是说不能感恩,可感恩得发自真心。老板给你涨工资,同事帮你解围,该谢就得谢。但要是有人拿‘感恩’当枷锁,让你忘了自己吃了多少苦,那这感恩,谁爱要谁要去。”
屏幕上的弹幕渐渐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串串的问号。有人问:“那你现在还觉得,平台和能力哪个更重要?”
娇娇对着镜头笑了笑,没直接回答,只是说:“明天晚上七点,我在老地方唱《西厢记》,有空来听。” 说完就关了直播,留下满屏的议论还在继续发酵。
或许就像有人说的,这世上的事儿,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只是经娇娇这么一闹,怕是有不少人下次跟老板谈涨工资的时候,腰杆能挺得更直些了。
至于大家站在哪一边,可能就看你更认老规矩里的人情,还是更信新时代的公平交易了。你觉得呢?